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

掌握關鍵 體質可以改變


『醫師,為什麼我以前都不怕冷,可是從25歲以後卻開始手腳冰冷,連晚上睡覺都要穿襪子才不會冷的睡不著?』
『我從小都不曾有過敏症狀,產後(或停經後)一吃到有殼的海鮮類,皮膚就會起疹、紅癢不舒服,這是怎麼一回事?』
『醫師,我大女兒痛經非常嚴重,每個月好朋友來第一、二天都很難受,痛到打滾、甚至暈倒,可是她初經都不會這樣耶…』
醫師時常聽聞病人提出與上面類似的問題,其共通點都是今昔相比差很大,卻對身體狀況改變的過程渾然不覺,一旦發現也不明所以。

體質秉承於先天,得養於後天
體質是與生俱來的是先天稟賦,加上後天的影響包含飲食、環境、生活型態、情緒、年齡等種種原因共同作用,逐漸改變而形成。所以,體質並非恆定不變的,而是在後天各種因素的累積影響之下改變。良好的生活環境,適當的飲食、起居,穩定的情緒,都能強化體質,使身體健康、減少疾病的發生。反之則會使體質衰弱,容易生病。

對於寶貝,各位媽咪更當多費心思安排與規劃其飲食、起居與環境,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,培育健康的體質。“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。”這句話講的雖是做人的道理,但將其引伸在影響體質的因素中也是很貼切的。既然如此,那我們來了解後天影響體質的因素,才能“知而後行”,檢討目前不適當的飲食、作息等,從而積極改善。

體質形成的後天因素
1 飲食
脾為後天之本,功能運化水穀精微,為氣血生化之源,因此飲食對體質形成非常重要。飲食均衡營養、調養得宜,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,改善體質。若飲食失調會導致脾胃受損,進而造成體質的偏頗,如氣虛、血虛、熱盛、痰濕等。現在飲食選擇多樣,許多人冷飲、冰水不離手,在古籍上也有提到過食寒涼易傷陽氣,造成體質改變的敘述。《景岳全書》:「生冷內傷,以致臟腑多寒…素稟陽臟,每多恃強,好食生冷茶水,而變陽為陰。」此段話是說,有人自恃體質很好、很健壯,經常喜歡吃生冷食物、喝冷飲,久之而使體內陽氣損傷,臟腑偏陰寒。像這種脾胃陽氣受損,多有腹部冷痛、大便稀溏、怕冷等症狀。
由此可知,人體雖有一定的恆定性,小小飲食看似影響不大,即便當下也沒有出現異狀,為了長遠健康著想,建議平時飲食要選擇性味平和的食物為主。原則便是平衡,比如說陰虛火旺的人,可多吃滋陰清熱之品如銀耳、水梨、瓜類等,避免刺激或躁熱燒烤油炸物等;若虛冷體質的人則可吃溫熱性味的食物如桂圓、榴槤、薑等,避免生冷食物。此外為避免過食而不自覺,建議多吃平性食物。

2 環境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環境造成體質差異,早在《素問•異法方宜論》中就詳細論述中國各地方人的體質特徵。由於地勢不同,地理、氣候、物產的差異性決定了各地方自然的居住條件、環境、飲食習慣,影響人的體質與疾病,所以治療方法也是各有所宜,正所謂因地制宜。
在台灣很多人有過敏體質,加上四周環海,環境潮濕,加重了過敏表現的誘發因素。這是難以改變的大環境,但小的居家環境我們仍能藉由除濕、清潔,使家中室內濕度降到50%以下,減少塵蟎生長、黴菌滋生,設法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。

3 生活型態 
現代人普遍晚睡,以需要上班的媽咪來說,每天一早就要起床張羅全家人,然後趕去上班,下班後回家陪伴孩子、清掃、處理家務,等孩子睡後是一天中難得的、自己專屬的清閒時光,又捨不得馬上入睡,或上網、看電視,或整理明天上班需要的資料等…,久之許多媽咪便養成了凌晨一、兩點甚至更晚睡的習性。在中醫來說,長期熬夜不但對肝不好,也易形成陰虛或兼有火的體質。

4 情緒
處於步調快速、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,凡事講求效率,加上職場人際關係的微妙複雜及經濟景氣循環等多變因素,因此大多現代人精神緊繃、壓力大。醫師經常在門診中見到許多病人,因長期承受壓力,未適當放鬆及紓解,久了造成肝氣鬱結的氣鬱體質,導致原本恆定的身體失去平衡,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而來求診。
體質會影響生理及情緒,而情緒、個性氣質特徵又影響體質的形成。中醫所謂"內傷七情",過度的情志變化會造成體內陰陽氣血臟腑失調,不僅影響體質,還會導致疾病。外在的現實面我們無法避免,能自我掌握調節的唯有自己的內心。每個人都應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來紓解壓力、調節情緒,不論是運動、高歌、放空、傾訴,只要不影響他人都很好。

明白認識了後天體質形成的條件,避免不適合的飲食、作息,培養健康作息及規律飲食習慣,順應天地四時,從各面向去努力,以後天養先天,彌補先天稟賦之不足,從而達到體質平衡的目標。與各位媽咪分享,做好體質養生保健,許與自己與心愛的寶貝一個日益茁壯的後天體質…

本文刊登於2012年3月號《媽咪寶貝》雜誌